碳监测的概念演变及其法律价值

被引:4
作者
崔金星 [1 ,2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碳监测; 能力建设; 法律价值; 制度架构;
D O I
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2.08.007
中图分类号
X83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拥有一套坚实、可信和透明的监测系统来跟踪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排行动,既是国际体系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基石,也是一国进行碳减排政策创新、碳减排政策绩效评价和开展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的制度基础。碳监测制度奠基于气候谈判中的"三可"原则,现阶段呈现区域化、内国化的发展趋势。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需要针对碳监测的制度目标、制度价值,围绕碳排放监测报告制度、碳排放核证制度、碳监测信息管理制度等进行制度架构,以实现碳监测制度和机制的系统化、法定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方法的框架及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J].
姜克隽 ;
昂莉 ;
侯艳丽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3) :216-221
[2]   浅析美国碳排放权制度及其交易体系 [J].
胡荣 ;
徐岭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03) :17-21
[3]   国际间节能减碳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J].
顾洋 ;
申永顺 ;
周扬震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1 (05) :5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