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8
作者
张树军 [1 ]
郭洪利 [1 ]
赵树军 [1 ]
沈敬山 [2 ]
机构
[1]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关键词
心叶淫羊藿; 小檗科; 淫羊藿酚; 淫羊藿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对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Ⅱ)、5,7,4′-三羟基黄酮-7-O-α-L-鼠李糖苷(Ⅲ)、宝藿苷(baohuosideⅠ,Ⅳ)、宝藿苷(baohuosideⅡ,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cariside,ⅠⅦ)。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和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J].
郭洪利 ;
王敏杰 ;
郑金 ;
张树军 ;
沈敬山 .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14) :1060-1062
[2]   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J].
王明权 ;
彭昕 ;
甘祺锋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 (02) :39-42
[3]   心叶淫羊藿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J].
阎文玫 ;
符颖 ;
马艳 ;
李严巍 ;
张学著 ;
辛峰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12) :31-32+59
[4]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廖时萱,朱洪平,陈海生,迟强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4, (03) :268-268
[5]   宝藿甙-Ⅰ,Ⅵ,Ⅶ和宝藿素的分离和结构研究 [J].
李枫 ;
刘永漋 .
药学学报, 1988, (10) :739-748
[6]  
中药大辞典[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新医学院编, 1977
[7]   Flavonoids from Epimedium wanshanense [J].
Li, WK ;
Zhang, RY ;
Xiao, PG .
PHYTOCHEMISTRY, 1996, 43 (02) :52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