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

被引:18
作者
张爱军 [1 ]
高勇泽 [2 ,1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 黑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部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协商民主; 互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具有内在契合性,在内容上表现为:公民的参与责任与理性、社会认同与信任、政治合作与互惠;在互动上表现为:公民社会是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社会平台、协商民主是培育公民社会的民主范式之一。构建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模式,必须提高社会组织协商民主的意识和能力,明确目标和取向,拓展渠道和方式,创新制度和机制,防范危机和风险。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启动力、政治文化转型的突破口之一、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 [J].
孔德永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 (04) :102-105
[2]   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协商民主要素分析 [J].
陈家刚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4) :31-37
[3]   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 [J].
陈家刚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 (03) :54-60
[4]  
审议民主.[M].谈火生等; 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  
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M].施雪华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俞可平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公民文化.[M].(美)阿尔蒙德(Almond;G.A.);(美)维 巴(Verba;S.)著;马殿君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