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降水的空中水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邵洋
郑国光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层状云系; 水汽收支; 微物理转化; 降水效率; ARP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河南省2005年3月20—21日层状云系降水过程中的云水资源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式主要计算了水汽收支状况、云中水分的微物理转化和降水效率等。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输送为云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域的水汽收入主要是水平流入,地表蒸发的贡献相对较小。河南南边界和西边界是此次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入边界,东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出边界,较强的流入高度在2km附近。云系呈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平均0℃层在2.5km高度附近。6km高度以上的高云为冰云,2.5~6km高度之间的中云为冰水混合云,2.5km以下的低云为水云,符合“播撒-供给”云结构。雪和霰主要在4km高度左右生长,雨水主要在2.5km高度左右的0℃层附近生长。全省小时降水效率和地面小时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明显滞后于水汽流入率的时间变化。在降水较强时段,河南省域的小时降水效率为20%30%。降水效率的分布形势与累计降水较为一致,河南南部较高、北部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锋面云系降水中的增雨潜力数值研究 [J].
李宏宇 ;
王华 ;
洪延超 .
大气科学, 2006, (02) :341-350
[2]   大气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J].
任国玉 ;
高歌 .
气象, 2005, (03) :3-6
[3]   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J].
胡志晋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S1) :10-13
[4]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一)——微物理模式 [J].
胡志晋 ;
严采蘩 ;
不详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 1986, (01) :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