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人工植被的生态学取向及其途径

被引:20
作者
常兆丰
机构
[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
关键词
沙漠; 人工植被; 生态学取向; 途径;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4.022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水是干旱沙漠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在干旱沙漠生境中建造人工植被的正确方向是要建造沙漠人工植被 ,就必须以提供额外的水资源为前提 ;在不能增加额外水资源的情况下不应增加沙漠人工植被 ;增加沙漠植被应保护现有植被和建造半人工植被为主。考察种群生态适应性的一般过程 :一是目前有无这种植物的天然种群 ,二是历史上是否有过这种植物的种群 ,三是目前的生境条件是否满足这种种群或群落的需要 ,四是有无人工提供生态资源的可能性。封育保护和建造半人工植被是建造沙漠植被的主要途径 ,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根本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河西走廊50a治沙措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思路 [J].
常兆丰 ;
刘虎俊 .
中国沙漠, 2001, (S1) :89-93
[2]  
普通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孙儒泳等编, 1993
[3]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展望 [J].
蒋德明 ;
刘志民 ;
寇振武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2, (12) :1695-1698
[4]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重建与景观规划 [J].
肖笃宁 .
中国沙漠, 2003, (01) :8-13
[5]  
治沙原理与技术. 张奎壁,邹受益.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
[6]   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其指标 [J].
冯耀宗 .
生态学杂志, 2002, (05) :58-60
[7]  
植物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武吉华等 编著, 1995
[8]  
理论生态学研究[M]. 施普林格出版社 , 张大勇等著, 2000
[9]  
甘肃沙漠与治理[M]. 甘肃人民出版社 ,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编, 1975
[10]   生态系统稳定性若干问题研究评述 [J].
马风云 .
中国沙漠, 2002, (04) :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