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的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48
作者
陈新军
田思泉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渔业遥感及信息中心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2] 上海水产大学渔业遥感及信息中心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柔鱼; 资源; 产量分布; 作业渔场; 表温;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5.01.020
中图分类号
S931.4 [渔场资源];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及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 1995~ 2 0 0 1年 6~ 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我国鱿钓生产统计及其表温度数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分 3个海区 (14 0°E~ 15 0°E ,15 0°E~ 165°E和 165°E~ 180°E)对柔鱼产量分布、作业渔场与表温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柔鱼产量主要分布在海区I和II ,且资源密度大 ;在海区III海域产量比重低 ,资源密度也低。 6~ 7月作业渔场广泛 ,平均日产量基本上在 1t /d以下 ;8~ 10月作业渔场集中在海区II,平均日产量基本上在 1.5t/d以上。在同一时期 ,不同海区作业渔场的最适表温有较大差异 ,并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趋势。在海区I,7~ 11月各月最适水温分别为 17~ 19℃ ,18~ 2 2℃ ,17~ 19℃ ,13~ 18℃和 10~ 14℃。在海区II ,6~ 11月各月最适水温分别为 12~ 14℃ ,14~ 17℃ ,15~ 19℃ ,14~ 18℃ ,12~ 15℃和 10~ 13℃。在海区III ,6~ 7月最适表温均为 11~ 15℃。以上结果经非参数统计的K~S检验是可信的。 3个海区柔鱼资源密度、产量分布及其作业渔场形成与各自海洋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渔场分析探讨 [J].
陈新军 ;
田思泉 .
渔业现代化, 2001, (03) :3-6
[2]   北太平洋(160°E~170°E)大型柔鱼渔场的初步研究 [J].
陈新军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9, (03) :197-201
[3]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前景 [J].
陈新军 ;
王尧耕 .
中国渔业经济研究, 1999, (02) :38-39
[5]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因子的关系 [J].
陈新军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5, (03) :181-185
[6]  
数理统计基础及其应用[M].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魏季瑄 编, 1991
[7]  
イカよの生物から消费いこ .2 奈须敬二ほが. 成山堂书店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