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现象学何以可能:列维纳斯与胡塞尔

被引:4
作者
马迎辉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关键词
他者; 原印象; 失眠; 唤醒; 自身差异化; 建基;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18.03.020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胡塞尔现象学是列维纳斯重要的思想资源。从对超越论构造中他者基础地位的强调,到对原印象的自身差异化的改造,再到后期对原印象性中存在的失眠和唤醒关系的揭示,列维纳斯层层深入,向我们揭示了他者现象学的根基和界限,尽管他对胡塞尔的理解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但通过与胡塞尔理性现象学的对话,列维纳斯还是清楚地告诉我们:他者最终显现于原印象性中的失眠与唤醒之间的构造关联,他者现象学是对胡塞尔现象学乃至西方整个理性哲学传统的深层建基。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中的他人构造问题 [J].
马迎辉 .
哲学分析, 2017, 8 (05) :76-87+197
[3]   趋同与原意向 [J].
马迎辉 .
现代哲学, 2010, (05) :79-84
[5]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 [J].
E·莱维纳斯 ;
朱刚 .
世界哲学, 2008, (01) :92-100
[6]   解读列维纳斯的《意向性与感性》 [J].
王恒 .
哲学研究, 2005, (10) :59-65
[7]  
总体与无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列维纳斯, 2016
[8]  
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M]. 人民出版社 , (德) 胡塞尔, 2008
[9]  
时间概念史导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 海德格尔, 2008
[10]  
第一哲学[M]. 商务印书馆 , (德)胡塞尔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