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
被引:21
作者:
徐伏牛
吴中兴
吴维铎
汪天平
曹奇
何家昶
张世清
吕大兵
顾伯良
王恩木
机构:
[1]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3]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芜湖
[4] 芜湖
来源:
关键词:
江滩型地区;
血吸虫病;
流行因素;
防治对策;
D O I:
10.16250/j.32.1374.1996.06.002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1991—1995年,在皖、苏两省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传染源种类较多,在传播中的地位依次为牛、猪、人等;人群接触疫水以生产性、生活性方式为主,且因地而异,接触强度以游泳最甚;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植被种类及人畜活动频度有关,并呈负二项分布;疫区形成与滩地崩长、变迁密切相关;长江水位及降雨量是影响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综合比较几种优化防治对策的螺、病情控制效果和费用—效果,提出在现阶段以“疾病控制”为主要目标时,宜选择“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的策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可加上滩地治理的策略;在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宜采取“人畜反复查治+消灭阳性螺点”及“重点人群和耕牛化疗+健康教育+易感带灭螺+个人防护”的策略,以巩固血防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