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

被引:10
作者
凯瑟琳埃尔金 [1 ]
李雁冰 [2 ]
机构
[1]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
[2]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性繁盛; 善的观念; 民主审议; 教育的目的;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16.18.003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教育职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育应追求怎样的目的?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教育哲学问题。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性繁盛"为教育的目的,"繁盛"意味着获得普遍的、惟一的善。启蒙运动以后,善的观念发生变化,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善的观念,人性繁盛的方式开始走向多样化。当代哲学家罗尔斯认为,教育不仅要帮助人们形成他们自己的善的观念,而且还要发展人们追求自己的善的能力。经济学家、哲学家阿玛蒂亚·森则进一步指出,达到人性繁盛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必须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条件和可选择的机会。每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个人善与共同善相互依存。因此,杜威民主思想之核心"集体审议"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民主审议既是认知的,又是道德的,是实现个人善与共同善之融合进而达到人性繁盛的核心素养。发展人的民主审议的意愿与能力是教育的基本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Wollstonecraft Mary A. . 1988
[2]  
The Sources of a Science of Education. Dewey John. . 1929
[3]  
A Theory of Justice. Rawls J. . 1971
[4]  
The Metaphysics. Aristotle,trans. W. D. Ross. The Basic Works of Aristotle . 1941
[5]  
Republic. Plato. . 1987
[6]  
Equality of What?. Sen Amartya. Equal Freedom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