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加剧了地区差距吗?——来自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73
作者
段博 [1 ]
邵传林 [2 ]
段博 [3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3]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差距; 集聚经济; 空间分布; Bootstrap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传导机制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的直接、间接和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和地区差距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具有负向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集聚经济对地区差距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财政科教支出在直接路径中发挥负向的调节效应,在数字经济影响集聚经济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如须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缩小地区差距,既需要推广数字技术、消弭数字鸿沟,也需要完善要素流动、财政科教支出等制度性配套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28 / 7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J].
张俊英 ;
郭凯歌 ;
唐红涛 .
财经科学, 2019, (03) :105-118
[2]   互联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事实的检验 [J].
贺娅萍 ;
徐康宁 .
经济经纬, 2019, 36 (02) :25-32
[3]   财政科教支出、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引致技术进步动态多区域CGE模型 [J].
田海燕 ;
李秀敏 .
财经研究, 2018, 44 (12) :85-99
[4]   土地流转促进黄土高原区农户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吗?——基于集体行动中介作用与政府补贴调节效应的分析 [J].
贾蕊 ;
陆迁 .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06) :38-54
[5]   中国区域政策的空间属性与重构路径 [J].
邓睦军 ;
龚勤林 .
中国软科学, 2018, (04) :74-85
[6]   虚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 [J].
王如玉 ;
梁琦 ;
李广乾 .
管理世界, 2018, 34 (02) :13-21
[7]   信息社会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考 [J].
胡伟 ;
陈晓东 ;
金碚 .
区域经济评论, 2017, (06) :39-48
[8]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 [J].
张雪玲 ;
焦月霞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04) :32-40+157
[9]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J].
金春枝 ;
李伦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106-112
[10]   农户收入差距及其根源:模型与实证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Jin Yanhong ;
盖庆恩 .
管理世界, 2015, (07)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