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

被引:19
作者
许炯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洪水; 泥沙输移; 河道泥沙输移比; 黄河下游;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2.05.006
中图分类号
TV142 [泥沙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黄河下游 1 95 0 -1 960年、 1 969-1 985年 1 44次洪水的泥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 :泥沙输移比 (SDR)随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和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存在着一个使泥沙的输移比达到最大值的最优洪水流量级 (4 0 0 0m3/s左右 ) ;场次洪水泥沙输移比与场次洪水最大含沙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当最大含沙量 (Cmax) >3 0 0kg/m3时 ,泥沙输移比 (SDR) <0 5 0 ,说明高含沙洪水的输移比是很低的。上中游不同源区的洪水对下游的SDR有显著的差异。来自河口镇以上清水区洪水的SDR大多数大于 0 60 ;来自多沙细沙区洪水的SDR都大于 0 5 0 ;来自多沙粗沙区洪水的SDR则小于 0 5 0。黄河下游SDR与来自不同来源区洪水的搭配关系有关 ,SDR随来自粗泥沙区来沙量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达到一个峰值 ,与之相对应的粗泥沙区沙量百分比为 5 0 % ;对于细泥沙区来沙量比例而言 ,情形类似 ,与SDR峰值相对应的细泥沙区来沙量百分比为40 %。
引用
收藏
页码:562 / 5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黄河上中游产水产沙系统与下游河道沉积系统的耦合关系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1997, (05) :39-47
[2]   高含沙水流长距离稳定输送条件的分析 [J].
张仁 ;
钱宁 ;
蔡体录 .
泥沙研究, 1982, (03) :1-12
[3]   粒径分布和细颗粒含量对两相管流水力特性的影响 [J].
戴继岚 ;
钱宁 .
泥沙研究, 1982, (01) :24-38
[4]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M]. - 科学出版社 , 钱宁, 1965
[5]  
Naturally and anthropogenically accelerated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China, over the past 13 000 years .2 Xu Jiongxin. Geografisca Annaler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