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

被引:119
作者
曾凡辉 [1 ]
郭建春 [1 ]
徐严波 [2 ]
赵金洲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压裂水平井; 裂缝干扰; 产能计算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8 [油气产量与可采储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平井压裂后一般形成多条裂缝,由于地应力在水平井长度方向上的差异以及压裂工艺技术的限制,形成的多条裂缝在长度、导流能力、与水平井筒的夹角等方面不尽相同,且在生产过程中各裂缝相互干扰,增加了压裂后水平井产能计算的复杂性。结合水平井压后裂缝形态和生产过程中油气在裂缝中的渗流机理,建立考虑裂缝干扰的产能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量随着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而增加;裂缝与水平井筒夹角越大,产量越高;对于不同的裂缝布局,不同位置的裂缝应该尽量错开排列,根部和端部裂缝的间距小于内部裂缝的间距;由于裂缝的干扰作用,不同位置的裂缝产量不同,处在中间位置的裂缝产量低。图6表4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77+482 +4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边际油田开发技术现状、挑战与对策 [J].
赵文智 ;
胡永乐 ;
罗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393-398
[2]   辽河油区稠油开采技术及下步技术攻关方向探讨 [J].
王旭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84-490
[3]   特低丰度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J].
姜洪福 ;
隋军 ;
庞彦明 ;
张国良 ;
刘月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364-368
[4]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复杂河流相油田中的应用——以曹妃甸11-1油田为例 [J].
秦宗超 ;
刘迎贵 ;
邢维奇 ;
王国栋 ;
高东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378-382
[5]   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采水控锥方法研究 [J].
王青 ;
吴晓东 ;
刘根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09-111
[6]   水平井与直井交错井网优化方法 [J].
赵春森 ;
肖丹凤 ;
宋文玲 ;
冯凤萍 ;
单春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19-122
[7]   热采水平井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数值模拟 [J].
吴淑红 ;
于立君 ;
刘翔鹗 ;
郭尚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88-90
[8]   非均质性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J].
郭肖 ;
杜志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91-93
[9]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网稳定渗流与产能分析 [J].
刘月田 ;
张吉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94-96
[10]  
李治平主编.油气层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