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分析
被引:17
作者:
周昊
[1
,2
]
朱伟军
[1
]
彭世球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舟山市气象台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路径和强度;
数值模拟;
微物理方案;
边界层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分辨率为1°×1°的NCEP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应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3.2,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2010年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边界层方案,微物理方案对台风路径的影响较大,其中与Ferrier方案相组合的试验中模拟的台风路径平均偏差最小;边界层方案对台风强度有明显影响,其中MYNN2方案模拟的台风强度变化与实况更接近。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大尺度环流形势场、水汽通量场及台风暖心结构模拟的异同,探讨不同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差异的动热力原因。分析表明:不同微物理方案在模拟副热带高压和东亚长波槽的演变特征上是不同的,于是导致对台风路径模拟的差异;不同边界层方案对边界层中水汽通量大小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而水汽供应的强弱会影响台风上层暖心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对台风强度模拟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803 / 81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