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鲫近交系的建立

被引:18
作者
吴端生
王宗保
张轩杰
刘冬娥
姚峰
刘鑫
徐诗平
机构
[1] 南华大学实验动物学部!衡阳
[2]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3] 衡阳市卫生学校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雌核发育; 纯合二倍体/近交系; 红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 [水产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目的 应用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建立红鲫近交系。方法 红鲫卵子被经紫外线照射的鲤鱼精子激活后 ,在 0~ 4℃的温度下进行冷休克处理 30min ,再在常温下静水孵化 ;以红体色为遗传标记 ,在连续 2代雌核发育子代中选择二倍体红鲫 ,放置水泥池中常规饲养 ;用同样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进行保种 ,随机交配繁殖 1~ 2代供应实验 ;用常规方法测量形态学指标。结果 红鲫卵子激活率在 91 %以上 ;实验组 2中摄食期仔鱼成活率为1 5 2 0 % ,80 %的成鱼为二倍体红鲫 ,其中有较高比例的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鳞式主要为2 7562 8;鳍式主要为 :D .i,1 7~ 1 8;A .i,6;V .i,7~ 8;P .i,1 5~ 1 6;C .2 4~ 2 5;其他外部形态指标与封闭群红鲫近似。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 ,设备要求简单 ,操作安全可靠 ,并且省时节资 ,完全能够用于培育鱼类近交系 ,本实验结果完全可以满足育种繁殖的要求 ;所获得的二倍体红鲫 ,经同工酶电泳等检测 ,被证实是纯合的 ,具备鱼类近交系品系特征 ;出现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是正常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鱼类实验动物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J].
吴端生 ;
王宗保 .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 (02) :42-48
[2]   红鲫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吴端生 ;
郑家铨 ;
刘冬娥 ;
王宗保 .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 (02) :79-81
[3]   红鲫与湘江野鲤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J].
吴端生 ;
刘筠 .
动物学研究, 1993, (03) :277-282+295
[4]   鱼类的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杂种发育 [J].
范兆廷 ;
寮苏祥 .
水产学报, 1993, (02) :179-186
[5]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技术的研究 [J].
潘光碧 .
淡水渔业, 1988, (06) :17-20
[6]   红鲫(♀)×湘江野鲤(■)杂交一代生殖腺的细胞学研究 [J].
刘筠 ;
周工健 .
水生生物学报, 1986, (02) :101-108+201
[7]   应用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对鲫鱼性染色体的研究 [J].
张任培 ;
吴鹤龄 .
遗传学报, 1985, (05) :373-378+412
[8]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的实验研究 [J].
杨永铨 ;
刘爱知 ;
林克宏 ;
周暾 ;
凌均秀 .
淡水渔业, 1981, (04) :2-4
[9]   鲤鱼人工雌核发育及其作为建立近交系新途径的研究 [J].
吴清江 ;
陈荣德 ;
叶玉珍 ;
柯鸿文 .
遗传学报, 1981, (01) :50-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