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由、政府干预与“中国模式”

被引:14
作者
陈宪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市场自由; 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 中国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3.16 [宏观经济管理]; F123.9 [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引发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刻调整的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若干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问题被提了出来。任何理论的建立都是具有一组假设条件的。新自由主义的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假设,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或需要放松,那么,结论当然要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并不可能也不应该终结市场自由。在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中,既有市场失灵,也有政府失灵,包括利率失灵、监管失灵和货币政策失灵。通过观察这场危机中各国政府的救市行动以及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到政府干预出现了"新综合"的趋势。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是指当市场不能自动出清时,即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和刺激有效需求,以帮助市场恢复均衡。政府干预的"新综合"是指,对凯恩斯政府干预的三个扩展;常态的政府干预与非常态的政府干预;商品市场的政府干预与资本市场的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政府干预与微观经济的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两种意义上的政府干预。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不难发现,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主要是由政府作用所致;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成败,也是由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政府作用的"度"的把握决定的。尽管现在还不存在一个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但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中国模式"也许将是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东亚模式"并列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正确认识"中国模式"的政府作用和国有经济地位,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经济社会学[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多宾 (Dobbin, 2008
[2]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宪, 2006
[3]  
公共选择理论[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丹尼斯C.缪勒(DennisC.Mueller)著, 1999
[4]  
中国模式有八大特质、七个理念、四大成就 .2 张维为.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149513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