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被引:142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梁凤华
戚学祥
刘福来
曾令森
刘敦一
李海兵
吴才来
史仁灯
陈松永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喜马拉雅; 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SHRIMP测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喜马拉雅地体是55±10Ma以来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增生地体,位于其中的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变质基底主要由角闪岩相的富铝变质沉积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对两类岩石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除了记录了20Ma以来的构造事件年龄外,主要保存了529-457Ma的变形和变质事件记录,另外还保存了更早期(>835Ma)的年龄信息。根据20Ma以来崛起的喜马拉雅挤出岩片中包含早期强烈褶皱和向南的斜向逆冲构造以及伴随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记录,结合岩石测年所获得的大量泛非-早古生代年龄和奥陶纪底砾岩的发现,说明曾位于南半球印度陆块北部的变质基底岩石经历过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1)原始喜马拉雅山是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产物;(2)印度陆块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再活化在原始喜马拉雅山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3)现在的喜马拉雅山是在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基础上再造山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前寒武纪地质初探.[M].陆松年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M].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编辑;.地质出版社.1983,
[3]   藏南康马奥陶系及其底砾岩的发现并初论喜马拉雅沉积盖层与统一变质基底的关系 [J].
周志广 ;
刘文灿 ;
梁定益 .
地质通报, 2004, (07) :655-663
[4]   藏南康马地区奥陶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文灿 ;
梁定益 ;
王克友 ;
周志广 ;
李国彪 ;
张祥信 .
地学前缘, 2002, (04) :247-248
[5]  
Isotopic evidence for the Precambrian provenance and Caledonian metamorphism of high grade paragneisses from the Seve Nappes; Scandinavian Caledonides.[J].I. S. Williams;S. Claesso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