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和责任形式

被引:4
作者
于红
机构
[1] 山东教育学院政法分院
关键词
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 归责原则; 责任构成; 责任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制度,体现了现代民法对人权、人格尊严的重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已初步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且在司法实践中有所运用和探索,这是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体现。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120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解答》及《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可操作性规定显得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本文将就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和责任形式等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司法实践有所启迪。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侵权责任要件研究(下) [J].
孔祥俊 ;
杨丽 .
政法论坛, 1993, (02) :52-57+73
[2]   对精神权利物化中介的探讨 [J].
麻昌华 .
社会科学, 1993, (02) :46-49
[3]  
侵权行为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利明,杨立新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