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被引:47
作者
张立
王宁
王宇宁
马利超
机构
[1]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亚洲象; 云南思茅; 栖息地选择; 活动区域; 食性;
D O I
10.16829/j.slxb.2003.03.001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思茅市境内栖居的一个由 5头雌象 (3头成年体 ,1头亚成体 ,1头幼体 )组成的象群为研究对象 ,利用痕迹追踪、样线调查和村庄调查等方法对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栖息地中共记录到野生高等植物 4 5 7种 ,组成 5种植被类型。旱季象群的活动区域面积是 35 6 7km2 ,该活动区域中有 3个核心活动区 ,面积分别是 3 6 5km2 ,2 79km2 和 3 2 9km2 ,象群对此 3个活动核心区域循环利用 ;在旱季亚洲象经常取食 19种野生植物 ,其中主要取食的有 8种 ,还取食 7种农作物 ,对农作物有一定依赖性 ,这种依赖的程度随着农田周围森林中野生食物丰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季雨林中亚洲象主要取食的植物种类最丰富。雨季象群的活动区域面积是 18 4 2km2 ,该区域中只有 1个核心活动区 ,面积 9 0 8km2 。雨季亚洲象只取食 5种野生植物 ,另取食 5种农作物 ,农作物为其雨季主要食物。研究结果表明 ,思茅地区亚洲象栖息地中的野生食物可能不足 ,人类活动对亚洲象的生存干扰较为严重 ,亚洲象的行为表现出对栖息地内食物条件和人类干扰的适应。建议尽快遏止日益严重的栖息地片断化趋势 ,恢复自然植被并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野生食物是保护该物种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秦岭羚牛的家域研究
    宋延龄
    曾治高
    张坚
    王学杰
    巩会生
    王宽武
    [J]. 兽类学报, 2000, (04) : 241 - 249
  • [2] 思茅年鉴[M].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思茅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7
  • [3] 动物生态学原理[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孙儒泳编著, 1992
  • [4] 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M].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盛和林, 1992
  • [5] 思茅地区行政公署林业局. 思茅地区林业志 . 1996
  • [6]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mammals in relation to male strategies and conflict withpeople .2 Sukumar R.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