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现象、银企博弈与转型经济融资环境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戴璐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双高; 制度环境; 银企博弈; 误导信号; 超额短期借款; 借新还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持续的双高现象,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其背后是在转型经济的融资环境影响下银企博弈的结果。银行在贷前以及贷后监督角色的欠缺,给了企业操纵借贷时间、传递误导信号的机会,以此扩大其当期融资能力并服务于跨期融资。当实际控制人具有掏空动机时,短期借款会明显超过正常经营的需要。在双高后期,为免各自利益受损,银企达成合谋,企业则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借新还旧。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2+168 +16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实证分析:信贷风险掩饰和推迟视角 [J].
卫功琦 .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07) :80-86
[2]   负债融资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罗进辉 ;
万迪昉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9) :119-124
[3]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权衡理论还是啄食理论 [J].
程建伟 ;
周伟贤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4) :104-110
[4]   中国上市公司持有高额现金的原因 [J].
周伟 ;
谢诗蕾 .
世界经济, 2007, (03) :67-74
[5]   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 [J].
任碧云 ;
王越凤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02) :19-25
[6]   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代理理论抑或权衡理论 [J].
彭桃英 ;
周伟 .
会计研究, 2006, (05) :42-49+95
[7]   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孙铮 ;
刘凤委 ;
李增泉 .
经济研究, 2005, (05) :52-63
[8]   声誉、违约与银企博弈 [J].
阚景阳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 (02) :44-48
[9]   Corporate misreporting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J].
Graham, John R. ;
Li, Si ;
Qiu, Jiaping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 89 (01) :44-61
[10]   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 [J].
Almeida, H ;
Campello, M ;
Weisbach, MS .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 (04) :1777-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