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播与上海市民新式家庭生活

被引:11
作者
李暄
机构
[1]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关键词
广播; 家庭; 女性; 家庭伴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29.29 [广播、电视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民国时期,广播作为一种"新媒介",组织起城市新式的家庭生活,塑造了家庭听众聆听习惯、感官体验乃至对于自身与世界的认知。在上海,收音机最初被家庭中男性成员所接受,制作收音机是他们一种时髦的娱乐活动,家庭中开始出现围绕这一新媒介的"广播群体"。新式收音机的出现,方便了家庭成员一起收听广播,同时建构起以女性为中心的摩登家庭生活。广播逐渐成为家庭伴侣,建立起"准社会交往"的新型家庭关系。收听广播成为一种惯例纳入日常生活安排中,重组了日常生活的时序与节奏,塑造了上海市民全新的日常生活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7+127 +127-12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媒体世界[M]. 商务印书馆 , (美) 金斯伯格, 2013
[2]  
红玫瑰与白玫瑰[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张爱玲, 2011
[3]  
城市文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美) 芒福德, 2008
[4]  
玻璃电台[M]. 学林出版社 , 陈钢, 2007
[5]  
上海轶事[M]. 上海文化出版社 , 汤伟康, 1987
[6]  
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上海市档案馆等编, 1985
[7]  
无线电播音与社会改革 .2 竹铭. 音苑 . 1934
[8]  
《书坛与电台[三]》 .2 潘心怡. 珊瑚 . 1933
[9]  
无线电话 .2 惟经. 申报 . 1934
[10]  
无线电收听节目指导 .2 电迷. 电声周刊 .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