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状对玉米种质优势类群划分结果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史桂荣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哈尔滨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聚类分析;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1.02.01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 ,按Griffing 4模式进行双列杂交。以单株粒重和 6个性状的总配合力值为依据 ,对 2 0个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性状对聚类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4) :17-25
[2]   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J].
李小琴,刘纪麟,熊秀珠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03) :205-209
[3]   1992年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价 [J].
彭泽斌,刘新芝 .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02) :97-99
[4]   玉米自交系两种配合力在杂种一代的表现 [J].
张向群 .
作物学报, 1987, (02) :135-142
[5]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 [J].
刘来福 .
遗传学报, 1979, (03) :34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