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温冷冻害的发生规律分析

被引:36
作者
高懋芳 [1 ]
邱建军 [1 ]
刘三超 [2 ]
覃志豪 [1 ]
王立刚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关键词
中国; 低温; 冷冻害; 时空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6 [寒潮];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本研究简要介绍了低温冷冻害的类型及影响,重点分析了我国冷冻害的时空格局,探讨了全国范围内冷冻害的发生情况。我国受低温冷冻害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并且近十几年来我国黄淮平原及华中部分地区有加重趋势。云南和广东等华南和西南地区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个别年份强度非常大。近20年来,我国低温冷冻害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1992~1999年是冷冻害影响最严重的时段,其中1998年全国总受灾面积867万hm2,仅江苏、安徽两省就超过了500万hm2。2000年及以后的几年强度有所降低,但平均每年的受灾面积仍高于370万hm2。1986~1991年、1992~1999年、2000~2005年3个时段内各省区冷冻害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冷冻害强度在不断加大,其中有8个省区年平均受灾面积上升辐度超过10万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167 / 11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黄淮麦区冬小麦拔节后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研究 [J].
钟秀丽 ;
王道龙 ;
赵鹏 ;
闫旭宇 ;
苏常红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05) :17-20
[2]   东北夏季低温的研究进展 [J].
崔锦 ;
李辑 ;
张爱忠 ;
阎奇 .
气象, 2007, (04) :3-9
[3]   亳州市2006年影响小麦灌浆的低温冷害过程分析 [J].
马魁侠 ;
曹晋娟 ;
李运锋 .
气象, 2007, (02) :76-80
[4]   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李辑 ;
龚强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1) :6-10
[5]   2004-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 [J].
李茂松 ;
王道龙 ;
张强 ;
迟永刚 ;
王春艳 ;
渡边好昭 ;
吉田久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4) :51-55
[6]   低温冷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J].
薛桂莉 ;
唐文俊 ;
刘治权 ;
王亚苹 .
农业与技术, 2004, (01) :85-86+92
[7]   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 [J].
杨邦杰 ;
王茂新 ;
裴志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136-140
[8]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J].
刘传凤 ;
高波 .
吉林气象, 1999, (01) :2-5+20
[9]   中国东北地区农作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途径 [J].
潘铁夫 ;
方展森 .
中国农业气象, 1988, (01) :48-50
[10]   东北地区农作物冷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J].
潘铁夫 ;
张文广 ;
张德荣 ;
金官珠 ;
何志 ;
张学君 .
吉林农业科学, 1985, (04)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