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春惠
汪俊韬
郎振为
徐瑞平
黄春
金荣华
段钟平
马洪波
吕运海
机构
[1] 北京佑安医院内科,北京佑安医院内科,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内科,北京佑安医院内科,北京佑安医院内科,北京佑安医院内科,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肝炎,慢性; 临床诊断; 病理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 [病毒性肝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吻合情况的分析 ,为 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简称“1995年方案”)的修订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按“1995年方案”中的病理分度标准 ,分别对 6 6 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参考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病毒性肝炎乏力、纳差、恶心及腹胀等症状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的发生率达5 1 5 %~ 91 2 % ,且随病变加重而上升。脾厚、蜘蛛痣等体征与病变关系密切 ,尤其B超下脾厚在轻、中、重各组发生率分别为 2 5 4%、35 8%及 41 1% ,且差别非常明显 (P <0 0 1)。除方案中ALT等 6项血液指标外 ,AST、血小板计数在轻、中、重 3组患者也有显著差异。在“1995年方案”血液指标划定范围内 ,轻度慢性肝炎吻合较好 ,单项指标吻合率为 6 5 4%~ 93 6 % ;中度肝炎 6项指标中仅白蛋白 /球蛋白 1项有 5 3 2 %的病人相符 ;重度肝炎 6项指标中仅ALT 1项有 30 2 %的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相符。结论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新的方案应重视临床症状、脾脏厚度的意义 ,并增加AST和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