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26—27日京津冀大暴雨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潘在桃
王鹏云
不详
机构
[1]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大暴雨; 高空; 风速; 降水区; 西北涡; 低空急流; 急流(气象); 显式降水方案; 暴雨过程; 对流区; 暴雨区; 数值试验; 水汽通量; 急流核; 急流轴;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移植到 DPS-7机上的美国 PSU/NCAR 中尺度模式 MM4对1986年6月26—27日京津冀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空对流区附近风速减小和低空急流核加强并通过暴雨区对暴雨起决定性的影响;潜热的反馈作用、下垫面提供的热量和水汽通量对降水有重要影响。大陆以东洋面的水汽供应以及西北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另外,采用显式降水方案后,预报的降水落区、中心位置和量值均有所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华北一次双低涡暴雨的分析 [J].
吴正华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1989, (03) :291-299
[2]   初夏罕见的华北暴雨 [J].
李延香 ;
韩涛 ;
王天莹 .
气象, 1987, (07)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