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潜流人工湿地根系生物量的新方法

被引:13
作者
陈章和
陈芳
刘諝诚
程秀云
王玉彬
周先叶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新方法; 根; 生物量; 分布; 网柱; 潜流人工湿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设计了一种新方法研究潜流人工湿地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采用自制的圆柱形的不锈钢网柱,安放在潜流湿地的碎石基质中,定期分层取出网柱内的碎石,可观察根系的分布特点;收获网柱内的根,可测定根系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网柱的直径20cm,高50cm,网孔直径1.80cm,不锈钢丝粗1.38mm。安装时,使网柱垂直,上端达碎石表面,下端靠近湿地床底。安装好后,装入碎石基质,观察测定时,把基质取出,观察完后,再把基质放回。用该方法,对碎石基质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进行了1 a的实验测定,认为该方法是测定潜流人工湿地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有效方法,它易于安装、测定方便、准确。7月和12月份两次测定的湿地根系生物量之和为331.8g m-2,其中分布于0~5cm的根生物量为174.4g m-2,5~15cm为142.1g m-2,15cm以下为15.3g m-2。种间根系生物量的差异很大,根系生物量最大的是美人蕉,为182.4g m-2,最小的是水鬼蕉,为1.38g m-2。根生物量似乎呈不同的季节格局,象草7月份根系生物量较大,而其他种12月份的较大。不同种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具根状茎的芦苇和较粗根的水鬼蕉以直径大于1mm的根为主,它们的根分布较深,而浅层根较少;象草、美人蕉和风车草,直径1mm以内的根占根生物量的80%以上甚至100%,它们的根分布较浅。
引用
收藏
页码:668 / 6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Growth 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soft-stem bulrush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ing nutrient-rich wastewaters [J].
Tanner C.C. .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 9 (1) :49-73
[2]  
Th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fine roots in boreal forests[J] . Plant and Soil . 19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