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场对近海热带气旋突然增强与突然减弱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28
作者
黄荣成 [1 ,2 ]
雷小途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天气学; 热带气旋; 动态合成法; 强度; 突然增强; 突然减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动态合成分析法对近海突然加强(RITC)和突然减弱(RWTC)两类热带气旋(TC)的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两类TC形势场差异较明显,且影响RITC的南亚高压比影响RWTC的南亚高压强。(2)突变前后RITC有充足水汽供应配合较强辐合及上升运动,TC不断获得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使得损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和加强,高层辐散突变后减弱,使得TC能量得以保存和聚集,暖心结构被不断增加的潜热能所加强,有利于TC强度的爆发。(3)RWTC突变前后中低层上升运动减弱,中低层辐合变化不大,且由于水汽供应不足,TC获得的凝结潜热不足以补充TC自身的能量损耗,并且高层的上升运动及辐散突变后均加强,这些均有利于TC中心高层暖心热量不断减少,从而促使TC强度快速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J].
于玉斌 ;
杨昌贤 ;
姚秀萍 .
大气科学, 2007, (05) :876-886
[2]   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登陆前强度突变的大尺度环境诊断分析 [J].
胡春梅 ;
端义宏 ;
余晖 ;
于润玲 ;
杜秉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377-382
[3]   登陆热带气旋长久维持与迅速消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王继志 .
气象学报, 2004, (02) :167-179
[4]   用QuikSCAT资料分析“黄蜂”登陆前后近地层风场的分布特征 [J].
李江南 ;
王安宇 ;
杨兆礼 ;
李国丽 ;
吴池胜 ;
侯尔滨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88-96
[5]   热带气旋“黄蜂”登陆过程诊断分析 [J].
梁建茵 ;
陈子通 ;
万齐林 ;
丁伟钰 ;
刘春霞 ;
林爱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45-55
[6]   热带气旋在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不同活动特征 [J].
雷小途 ;
陈联寿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289-301
[7]   湿斜压性与热带气旋强度突变 [J].
余晖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4) :440-449
[8]   大尺度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影响的动力分析 [J].
雷小途 ;
陈联寿 .
气象学报, 2001, (04) :429-439
[9]   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雷小途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3) :17-26
[10]   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强度突变 [J].
郑祖光,夏友龙,刘式达 .
气象学报, 1996, (03) :29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