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区基本特征初探

被引:148
作者
周名江
颜天
邹景忠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3] 青岛
关键词
长江口; 邻近海域; 赤潮; 环境特征;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3.0233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对长江口邻近海域与赤潮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迁移、聚集、休眠以及竞争等的一些主要环境特征 ,如流系结构和水团、冲淡水及其转向、上升流、锋面、营养盐的输入及其来源、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等进行了综述 ,对该海域赤潮发生的历史记录从时间、地点、赤潮类型等方面作了归纳分析 ,并对 2 0 0 2年在该赤潮发生区开展的现场调查的初步结果作一简略介绍 .
引用
收藏
页码:1031 / 10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长江河口淡水端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量 [J].
傅瑞标 ;
沈焕庭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4) :34-43
[2]   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赤潮生物 [J].
王金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02) :37-41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输送途径 [J].
王保栋 ;
战闰 ;
藏家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1) :53-58
[4]   中国近海的环流动力机制研究 [J].
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4) :1-16
[5]   长江口上升流海区的生态环境特征 [J].
赵保仁 ;
任广法 ;
曹德明 ;
杨玉玲 .
海洋与湖沼, 2001, (03) :327-333
[6]   长江口外羽状锋的屏障效应及其对水下三角洲塑造的影响 [J].
陈沈良 ;
谷国传 ;
胡方西 .
海洋科学, 2001, (05) :55-57
[7]   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张经 .
生命科学, 2001, (02) :54-59+53
[8]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J].
李徽翡 ;
赵保仁 .
海洋科学, 2001, (01) :28-32
[9]   长江和长江口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J].
沈志良 .
海洋科学, 2000, (02) :34-34
[10]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叶仙森 ;
张勇 ;
项有堂 .
海洋通报, 2000, (01)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