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井洋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63
作者
王军
全成干
苏永全
丁少雄
张纹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关键词
大黄鱼; 遗传多样性; PAP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3 [动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取自宁德官井洋闽—粤东族大黄鱼的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野生种群的平均多态性为1 8 9% ,平均遗传差异度为 0 0 96 0 ;养殖群体的分别为 1 6 7%和 0 0 747;野生种群与养殖群体之间的相似系数为 0 995 9,遗传距离为 0 0 0 41 .分析结果表明官井洋大黄鱼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度捕捞、有效繁育群体数量偏少及值得探讨的人工放流等 .提出官井洋大黄鱼仍具有一定的变异潜力 ,尽快采取有效的管理保护措施 ,可以保持乃至提高大黄鱼现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RAPD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问题 [J].
汪小全 ;
邹喻苹 ;
张大明 ;
张志宪 ;
洪德元 .
植物学报, 1996, (12) :954-962
[2]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J].
刘家富 ;
翁忠钗 ;
唐晓刚 ;
关金藏 ;
施学文 ;
洪港船 .
海洋科学, 1994, (05) :53-58
[3]   同工酶电泳数据的分析及其在种群遗传上的应用 [J].
熊全沫 .
遗传, 1986, (01) :1-5
[4]  
中国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和保护[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思发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