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亟需解决的实体问题:从“符号保护”到“防止混淆”

被引:15
作者
邓宏光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商标侵权; 符号保护; 防止混淆;
D O I
10.16524/j.45-1002.2007.11.031
中图分类号
D923.43 [商标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商标法以使用的商标标识和商品是否相同或类似,作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它强调对注册商标符号本身而非商标所代表商誉的保护,是典型的"符号保护"模式。"符号保护"模式不符合商标法原理,是我国商标保护不公平和商标注册效率低的罪魁祸首。虽然我国司法实务界采用商标混淆理论来改良该模式,但注定不成功也不彻底。只有用"防止混淆"来取代"符号保护"才是唯一的出路,建议对我国《商标法》相关条款作出修改。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商标混淆理论之新发展:初始兴趣混淆 [J].
邓宏光 .
知识产权, 2007, (03) :72-77
[2]   我国修改商标法亟需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 [J].
杨叶璇 .
中华商标, 2007, (04) :4-6
[3]   未使用注册商标的民事救济与限制——评中农科公司诉中农集团公司侵犯“中农”商标权案 [J].
汪泽 .
知识产权, 2006, (03) :45-48
[4]   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 [J].
崔国斌 .
中国法学, 2006, (01) :144-164
[5]   从商标法立法宗旨谈商标法的完善 [J].
邓宏光 .
知识产权, 2005, (05) :53-56
[6]   名教与商标保护 [J].
李琛 .
电子知识产权, 2005, (05) :63-63
[7]  
Checkpoint Sys.Inc.v.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Inc. 269 F.3d 270,279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