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行为心理与区域性贫困陷阱——精准识别视角下的扶贫机制设置

被引:29
作者
黄英君
胡国生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贫困人群; 金融扶贫; 行为心理; 心理账户; 贫困陷阱; 精准扶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30多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过去的扶贫模式大多依赖财政投入来改变贫困地区的环境,金融方式在扶贫工作中的运用并不到位,更没有注重贫困人群行为心理的改变,尤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心理诉求等很容易被忽视。而行为经济学理论认为贫穷有与其相应的行为特质,扶贫应该且必须考虑贫困人群的行为心理。基于此,本文借用心理账户理论分析了贫困人群的金融心理特质,结合区域性"贫困陷阱"假说阐述了金融扶贫的正负效应,研究认为:金融精准扶贫需要建立横向和纵向的金融联动机制,才能实现贫困人群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同时,本文进一步依托行为经济学理论,从金融信贷、金融储蓄和移动金融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精准扶贫行为进行了机制设置,并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Fixing Market Failures or Fixing Elections? Agricultural Credit in India [J].
Cole, Shawn .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APPLIED ECONOMICS, 2009, 1 (01) :219-250
[2]  
Save More Tomorrow™: Using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Increase Employee Saving.[J].Richard H. Thaler;Shlomo Benartz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 S1
[3]  
贫穷的本质.[M].(印) 班纳吉; 著.中信出版社.2013,
[4]  
行为金融学.[M].李心丹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
[5]   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 [J].
苏畅 ;
苏细福 .
西南金融, 2016, (04) :23-27
[6]   精准扶贫政策初探 [J].
郑瑞强 ;
王英 .
财政研究, 2016, (02) :17-24
[7]   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 [J].
葛志军 ;
邢成举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57-163
[8]   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 [J].
王修华 ;
郭美娟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09) :61-68+111
[9]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扶贫县财政支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41个民族扶贫县的考察 [J].
李丹 ;
刘小川 .
财经研究, 2014, 40 (01)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