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的内涵及表现研究

被引:8
作者
施静春 [1 ]
孙本雄 [2 ]
机构
[1] 不详
[2]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不详
[4]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5] 不详
关键词
道歉; 认罪认罚; 从宽; 内涵; 表现;
D O I
10.13727/j.cnki.53-1191/c.2018.02.020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首先是政策,然后才是制度,其适用范围涉及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乃至行刑等各个刑事诉讼阶段。认罪认罚本质上是表达道歉的过程,其内涵符合道歉理论的意指。认罪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且详尽地陈述实施违反刑法规范行为的过程,对违反刑法规范行为及其造成的结果予以解释和赔偿,并承诺不再犯罪。认罚包括行为人接受和认可认罪带来的后果及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补偿两个方面。从宽包括适用较轻的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从简的诉讼程序、从程序上提前终结诉讼及实体上从宽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问题 [J].
朱孝清 .
法治研究, 2016, (05) :35-44
[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J].
陈卫东 .
中国法学, 2016, (02) :48-64
[4]   “得寸进尺”还是“适可而止”:冒犯者得到宽恕以后的行为 [J].
张田 ;
傅宏 ;
薛艳 .
心理科学, 2016, 39 (01) :116-123
[5]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J].
沈德咏 .
中国法学, 2015, (03) :5-19
[6]   宽恕的条件:关系性质、伤害类型与动机 [J].
张登浩 ;
王诗如 ;
李森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23 (02) :317-320+325
[7]   刑罚再社会化功能新论 [J].
卢建平 ;
常秀娇 .
南都学坛, 2014, 34 (03) :71-75
[8]   认罪后的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辩诉交易的协调与适用 [J].
姚莉 .
法学, 2002, (12) :39-44
[9]   宽容的价值 [J].
李德顺 .
开放时代, 1996, (01) :4-5
[10]  
坚持改革创新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N]. 孟建柱.&nbsp&nbsp人民日报. 2016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