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肌型和脑型肌酸激酶的提纯与性质的比较

被引:5
作者
赵德臻
陈兰英
余曙华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酶活力; 化合物; 酶活性; 脑型肌酸激酶; ADP; 肌酸激酶同工酶; 缓冲液; 制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人肌型和脑型肌酸激酶的提纯方法和某些性质的比较。两种同工酶的提纯倍数分别达30.7和110倍,活力回收为48.3%和26%,比活力为113.5和90单位/毫克蛋白。提纯酶制剂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酶活力鉴定,均可见一条萤光带,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染色时,肌型为一条带,脑型为两条带。肌型和脑型肌酸激酶对底物ADP的km分别为0.5和0.25mM,对CrP的Km分别为9.5和4.2mM。温度对它们影响的差别十分显著,将酶制剂在不同温度处理15分钟,在30~45℃间NMCK酶活力能保持在90%以上,而BBCK活力则呈直线下降。在45℃时BBCK则全部失活。如在37℃保温不同时间,MMCK保温8小时活力仍有80%,而BBCK半小时后活力即迅速下降,4小时后全部丧失。用碘代乙酸和酶作用时,发现两者活力均能显著被抑制。抑制作用在25分钟内均呈一级反应。但MMCK酶活力的半衰期为14分,而BBCK为5分。两种同工酶制剂在相似的蛋白浓度下随IAA浓度的增加MMCK的活力不能完全被抑制,而BBCK则可完全被抑制。ADP具有保护IAA抑制这两种同工酶酶活力的作用,但作用不完全相同。还比较了三种巯基化合物(DTT、巯基乙醇、CyS)对这两种同工酶的激活作用,发现这三种化合物对MMCK激活作用大于BBCK,尤以DTT为最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J].
张树政 ;
王扬声 .
化学通报, 1973, (01) :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