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西盆地油气形成与勘探方向新认识(二)──烃源岩成烃演化与主力油源确认

被引:28
作者
陈建平
陈建军
张立平
钟宁宁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CNPC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 玉门油田公司
[4] 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酒西盆地; 早白垩世; 生油岩评价; 热演化; 油源对比; 原油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酒西盆地各生油凹陷生油门限差异较大,下白垩统烃源岩的成熟度与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密切相关。可溶有机质转化率、镜质体反射率、热解、生物标志物特征等参数表明:青南凹陷中部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为4000m(相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为 0 65%),埋深 4000— 4400m为低成熟阶段,埋深 4400一5200m为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因此中沟组烃源岩未成熟,下沟组上部烃源岩低成熟,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下部烃源岩处于高成熟的凝析油-湿气阶段,目前尚无烃源岩达过成熟干气阶段。石北凹陷生油门限深度为3000m,只有凹陷内埋藏较深的赤金堡组烃源岩达到成熟生油阶段。烃源岩埋藏和演化历史分析揭示,下白垩统烃源岩在白垩纪末期埋藏均较浅,主要的生油期是晚第三纪以来,目前赤金堡组上部和下沟组下部烃源岩正处于生油高峰期,地质历史上只有一次生、排烃高峰。酒西盆地各油田原油十分相似,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特征等表明,下白垩统的水生有机质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机先质,赤金堡组是主要烃源岩,而下沟组是相对次要的烃源岩。图5(陈建平搞)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108 +108-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