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O3区域输送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杰 [1 ,2 ]
王自发 [1 ,2 ]
吴其重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对流层O3; 区域输送; 污染物来源过程追踪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主要介绍一个可用于化学输送模式的对流层O3来源和过程追踪技术。该方法可定量估算不同区域的光化学反应通过输送过程对目标地区O3浓度的贡献,并且克服了光化学非线性特征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以研究2001年中国南部和北部光化学生成O3的输送为例,通过与改进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比较,系统评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估算结果在水平、垂直分布和典型输送个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污染物来源和过程追踪技术可以为量化区域输送对目标地区O3浓度的影响提供合理结果。个例模拟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中国南部和北部光化学生成的O3可以通过输送对整个东亚O3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4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夏末秋初北京市区与背景区大气污染物的对比分析 [J].
温天雪 ;
王跃思 ;
徐宏辉 ;
马志强 ;
吉东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5) :7-11
[2]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J].
王自发 ;
谢付莹 ;
王喜全 ;
安俊岭 ;
朱江 .
大气科学, 2006, (05) :778-790
[3]   区域化学输送模式中NOx和O3源示踪法的引入 [J].
江文华 ;
马建中 .
气象学报, 2006, (03) :281-292
[4]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J].
胡建林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3-18
[5]   利用MODIS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J].
李成才 ;
毛节泰 ;
刘启汉 ;
陈介中 ;
袁自冰 ;
刘晓阳 ;
朱爱华 ;
刘桂青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9) :2094-2100
[6]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J].
吕达仁 ;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大气科学, 2002, (06) :721-730
[7]   关于我国和东亚酸性物质的输送研究──I.三维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式 [J].
王自发 ;
黄美元 ;
何东阳 ;
徐华英 ;
周玲 .
大气科学, 1997, (03)
[8]  
Modeling of Regional High Ozone Episode Observed at Two Mountain Sites (Mt. Tai and Huang) in East China[J] . Zifa Wang,Jie Li,Xiquan Wang,Pakpong Pochanart,Hajime Akimoto.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