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余热的热电联产IGCC电站研究

被引:16
作者
周贤
许世森
史绍平
王保民
王剑钊
机构
[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集中供热;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S.014
中图分类号
TK115 [];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作为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为供热机组后,可实现更为清洁的煤基热电联产技术。另一方面,IGCC目前投资较高,若能实现与集中供热结合,供热收益可大幅度改善IGCC的经济性,而以热定电的形式保证了IGCC的年发电小时数,为IGCC的商业化推广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进行汽轮机乏汽余热回收与烟气余热回收后,IGCC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会进一步提高,经济性也将大幅改善。该文研究结果表明:400 MW级的IGCC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电比为47.2%,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57.6%;进行余热回收后,热电比为55.6%,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60.8%;在热力站进行吸收式换热改造后,热电比为62.0%,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63.4%。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北京PM2.5与冬季采暖热源的关系及治理措施 [J].
江亿 ;
唐孝炎 ;
倪维斗 ;
王静贻 ;
胡姗 .
中国能源, 2014, 36 (01) :7-13+28
[2]   燃煤发电技术发展展望 [J].
蒋敏华 ;
黄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29) :1-8+19
[3]   国内外IGCC技术现状和发展动向 [J].
郑建涛 ;
徐越 ;
任永强 .
石油化工建设, 2010, 32 (06) :20-21
[4]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J].
付林 ;
江亿 ;
张世钢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9) :1377-1380+1412
[5]   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冷凝热的实验研究 [J].
孙作亮 ;
付林 ;
张世钢 ;
李辉 ;
杨巍巍 ;
江亿 .
太阳能学报, 2008, (01) :13-17
[6]   欧洲的IGCC示范工程与研发工作 [J].
焦树建 .
燃气轮机技术, 2006, (02) :1-10+20
[7]   二段式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的模拟研究与分析 [J].
徐越 ;
吴一宁 ;
危师让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0) :186-190
[8]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D]. 周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1
[9]  
煤制燃料气燃气轮机建模及性能分析[D]. 张丽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0
[10]  
A new type of district heating method with co-generation based on absorption heat exchange (co-ah cycle)[J] . Yan Li,Lin Fu,Shigang Zhang,Yi Jiang,Zhao Xiling.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 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