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督、隐性退出与公社制度效率——来自湖北省余川人民公社的经验证据(1957—1975)

被引:5
作者
罗必良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公社制度; 威胁机制; 隐性退出; 制度维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F321.2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对团队生产中激励不足的原因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争论。本文基于农业生产特性,从垂直监督与水平监督两个方面揭示公社制度低效率的根源,证明报复性偷懒与退出威胁均不能产生可信的激励效应,而由"自留地"因素形成的"隐性退出"则具有重要的解释价值,能够合理解释"低效率的公社制度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进一步利用湖北省余川公社所辖27个生产大队1957—197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1)自留地的存在会降低公社效率,但随着自留地规模增加,公社效率将逐步改善;(2)强化意识形态以及用机械替代劳动,能够有效提高公社生产效率;(3)缩小公社劳动力规模尤其是拆分生产队规模,能够实现更有效的监督并提高公社效率。总之,一项低效率制度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一定是存在着相应的制度维护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7+177 +177-17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