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区域特征研究——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2
作者
周蕾 [1 ]
辛丽轲 [2 ]
庞英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处
[3]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大豆; 资源配置效率; 双产出模型;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9.02.015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将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生产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各大流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抑制长江流域大豆低效生产状况,提高松辽、黄河流域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不断完善农地和农业人口政策,二是促进技术的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四是进行经济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 [J].
庞英 ;
张绍江 ;
陈志刚 .
经济地理, 2006, (06) :1037-1041+1046
[2]   我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
喻翠玲 ;
冯中朝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1) :26-30
[3]   发展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立足国内解决供给问题 [J].
盖钧镒 .
科技和产业, 2003, (12) :26-33
[5]   我国大豆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J].
王济民 ;
朱希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00, (09) :39-44
[6]   黑龙江省大豆高效益生产对策 [J].
矫江 .
大豆通报, 1999, (02) :4-5
[7]   中国农产品国内资源成本的估计 [J].
彭廷军 ;
程国强 .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01) :12-18
[8]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姚洋 .
中国农村观察, 1998, (06) :3-12
[9]   我国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概述 [J].
姚瑾 ;
李先德 .
中国粮食经济, 1998, (09) :26-28
[10]   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测度理论研究 [J].
孙巍 ;
盖国凤 .
当代经济研究, 1998, (03)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