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92
作者
冯惠琴
郑方强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学教研室,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学教研室植保系级学生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蔬菜害虫;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属杂食性害虫,尤其嗜食韭菜、露地蔬菜。年生6代,以幼虫在寄主根际越冬,历年4~5月是严重为害期,夏季锐减,9月以后为害又上升,11月越冬。保护地蔬菜周年发生。成虫产卵趋向隐蔽、湿润和寄主茎部有腐败物的场所。卵成堆状,单雌产卵量通常在40~210余粒。幼虫共四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具有群集为害性、趋湿性、半腐生性、分泌丝线拉丝网及结茧化蛹习性。经试验,用草木灰和细砂覆盖地面的方法,造成干燥的生态条件,对控制发生效果显著;药剂防治适期,露地韭菜4月中、下旬,保护地11月下或12月上旬。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昆虫的分类.[M].(美)布鲁斯(C.T.)等著;肖采瑜等译;.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