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
被引:44
作者
:
刘丹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丹青
机构
:
来源
:
语言研究
|
1988年
/ 01期
关键词
:
重叠形式;
语素;
语段;
结构成分(结构主义语法);
构词法;
重叠式;
实词;
谓词;
试巴试巴;
基础形式;
语音平面;
无标记;
语法功能;
苏州话;
句法组合;
语言手段;
方言学;
汉语方言;
汉藏语系;
有标记;
分析模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0 引言重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手段,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语言(特别是口语)里都能看到。在亚太地区的一些语系中,如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重叠用得尤为广泛;不但形式更加丰富,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也特别发达。可以说,重叠是把这些尚未发现亲属关系的不同语系联结为一个地域上相连的语言联盟(sprachbund,language-union)的重要纽带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刘丹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丹青
[J].
语言研究,
1986,
(01)
: 7
-
28
[2]
凉山彝语骈俪词[J]. 李民.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02)
[3]
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
李如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如龙
[J].
民族语文,
1984,
(01)
: 17
-
25
[4]
昆明话的谓词重迭式P了P
李兆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兆同
[J].
思想战线,
1984,
(01)
: 41
-
46
[5]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
朱德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德熙
[J].
方言,
1982,
(03)
: 174
-
180
[6]
温州方言的儿尾
郑张尚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郑张尚芳
[J].
方言,
1979,
(03)
: 207
-
230
[7]
潮阳方言的重叠式[J]. 张盛裕.中国语文. 1979 (02)
[8]
汉语方言概要[M]. 文字改革出版社 , 袁家骅 著, 1983
[9]
傣语简志[M]. 民族出版社 , 喻翠容, 1980
[10]
傈僳语语法纲要[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 1959
←
1
→
共 10 条
[1]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刘丹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丹青
[J].
语言研究,
1986,
(01)
: 7
-
28
[2]
凉山彝语骈俪词[J]. 李民.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02)
[3]
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
李如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如龙
[J].
民族语文,
1984,
(01)
: 17
-
25
[4]
昆明话的谓词重迭式P了P
李兆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兆同
[J].
思想战线,
1984,
(01)
: 41
-
46
[5]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
朱德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德熙
[J].
方言,
1982,
(03)
: 174
-
180
[6]
温州方言的儿尾
郑张尚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郑张尚芳
[J].
方言,
1979,
(03)
: 207
-
230
[7]
潮阳方言的重叠式[J]. 张盛裕.中国语文. 1979 (02)
[8]
汉语方言概要[M]. 文字改革出版社 , 袁家骅 著, 1983
[9]
傣语简志[M]. 民族出版社 , 喻翠容, 1980
[10]
傈僳语语法纲要[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 195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