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分布特征及其与底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被引:42
作者
李建生 [1 ]
林龙山 [1 ,2 ]
程家骅 [1 ]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东海北部; 小黄鱼; 索饵群; 底层温盐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水域。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暖水势力较强的年份,小黄鱼的分布面较广且CPUE值较高;长江冲淡水中心水温高于25℃的年份,小黄鱼在其影响范围内出现率较高;在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水域,水温和盐度偏低的年份,小黄鱼的CPUE值也较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当年生群体主要在长江冲淡水控制的高温低盐的近海海域索饵;隔年生群体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主要在低温高盐的外海水域进行索饵。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M].程家骅[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M].郑元甲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海洋学.[M].唐逸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  
渔场学.[M].胡杰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  
鱼类生态学.[M].殷名称 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   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 [J].
丁峰元 ;
林龙山 ;
李建生 ;
程家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1013-1019
[7]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夏秋季小黄鱼数量分布及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J].
李建生 ;
严利平 ;
李惠玉 ;
刘洋 .
海洋渔业, 2007, (01) :31-37
[8]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小黄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J].
严利平 ;
胡芬 ;
凌建忠 ;
李圣法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95-100
[9]   东海区小黄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合理利用探讨 [J].
程家骅 ;
林龙山 ;
凌建忠 ;
李建生 ;
丁峰元 .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06) :554-560
[10]   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 [J].
李圣法 ;
严利平 ;
李长松 ;
胡芬 .
水产学报, 2004, (04) :38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