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及突变机理探讨

被引:4
作者
黄梅丽 [1 ]
况雪源 [2 ]
覃志年 [1 ]
黄雪松 [1 ]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广西后汛期; 不同等级; 线性趋势; 突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广西后汛期(7—9月)逐日降水资料进行降水分级统计,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对各等级降水日数及降水量进行了趋势变化和型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桂东小雨日数的比例高于桂西,中雨和大雨日数的比例则低于桂西,而暴雨以上日数的比例则是沿海高于内地。从各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来看,只占降水日数15%的大雨等级以上降水量的贡献接近60%。近50年来小雨至大雨等级降水呈现下降趋势,而暴雨以上等级降水则呈上升趋势,但这种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EOF分析表明后汛期降水型态分布基本可以归结为大雨以上等级降水的分型。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后汛期各级降水在1990年代初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进行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的增强及西太平洋副高的合理配置是这次突变的重要原因,突变后来自印度洋及南海的水汽增强,西太平洋副高明显加强且位置偏南、偏西,大量的水汽在广西区域辐合上升,造成了降水的增加。通过对澳大利亚高压指数与前期海温的相关分析得知,印度洋暖位相由南向北传播及赤道太平洋与副热带南太平洋海温的反相变化将会导致后期澳大利亚高压强度的变化,这对降水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降水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J].
覃卫坚 ;
王咏青 ;
覃志年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1) :11224-11227
[2]   华南地区1961—2008年夏季极端降水频次的时空变化 [J].
陆虹 ;
何慧 ;
陈思蓉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6) :1213-1220
[3]   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 [J].
张婷 ;
魏凤英 .
气象学报, 2009, 67 (03) :442-451
[4]   广西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南半球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J].
况雪源 ;
黄梅丽 ;
林振敏 ;
黄雪松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3) :279-284
[5]   广西降水强度的气候分析 [J].
丘平珠 ;
唐炳莉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 (S2) :50-52
[6]   广西6~8月分级降水的气候特征 [J].
林振敏 ;
姚才 ;
郑宏翔 ;
张薇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 (02) :36-41
[7]   春季黑潮区海温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张天宇 ;
孙照渤 ;
李忠贤 ;
王栋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2) :189-195
[8]   印度洋-太平洋各季海温年际变异模的相关性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简茂球 ;
罗会邦 ;
乔云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2) :131-137
[9]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陈艺敏 ;
钱永甫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1) :13-23
[10]   青藏高原积雪与广西降水的相关关系 [J].
李秀存 ;
覃志年 ;
苏志 ;
李耀先 .
广西气象, 2004, (02) :1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