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4
作者
阿克塞尔霍耐特 [1 ]
尹岩松 [2 ]
机构
[1] 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
[2]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关键词
社会文化; 社会主体; 艺术; 日常生活; 审美化; 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 [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当今各种被称之为时代更替标志的社会现象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在西方富裕的发达国家,社会主体的日常生活不再以目的为导向,而是呈现出审美化的趋势。与此相应,社会主体将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勾勒为各种迥异的风格,并以此作为相互识别的标识。这成为我们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这一系列缤纷复杂的社会现象还包括实际收入与工作之外空闲时间的迅速增长、工作伦理的文化性腐蚀、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的逐渐形成等等。这些不同的社会现象如此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以至于在哲学领域很早就爆发了相关论争,即如何从人类主体条件方面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一些人在这种趋势当中首先觉察到的是我们当前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因为这种趋势破坏了艺术与生活之间必要的距离。这种论争长期以来只能停留在现实世界的模糊地带。但是,这个现实世界纯粹是主观构建出而无法定义的,就如同凭经验无法详细解释,我们日常生活所应该经历的审美化究竟是什么。对此做出一个符合客观事实的解答正是社会学分析研究的任务。这些研究尝试对高度发达社会里不断变化的自我感觉与群体组合模式进行调查分析。如此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设想为这样一种社会文化趋势,它只有在一个特定的、今日几乎不可能满足的条件下,才可能如同在联邦德国那样,对社会的现实生活整体上产生影响:即当今社会变成舒尔茨假设的"富足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