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者精神权利的双重性

被引:25
作者
李莉
机构
[1] 暨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作者精神权利; 积极权能; 消极权能;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6.03.007
中图分类号
D997.1 [国际民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精神权利的传统理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国立法的不统一、众多的精神权利的“交易”现象以及网络数字经济的挑战,显得苍白与无奈,致使一些学者对作者精神权利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怀疑。本文从精神权利的权能分析入手,认为作者精神权利具有双重性,从而建立了一个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理论,试图解决作者精神权利在立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并使其在这三方面达到了较好的统一和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 [J].
李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2) :68-78+205
[2]   著作人身权转让之合理性研究 [J].
何炼红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3) :47-54
[3]  
著作权法.[M].(德)M.雷炳德(ManfredRehbinder)著;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2005,
[4]  
世界各国版权法概论.[M].江伟珊;连先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
[5]  
法哲学原理.[M].(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