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豫西山地丘陵地区景观异质性分析

被引:65
作者
李栋科 [1 ,2 ]
丁圣彦 [1 ,2 ]
梁国付 [1 ,2 ]
赵清贺 [1 ,2 ]
汤茜 [1 ,2 ]
孔令华 [2 ]
机构
[1] 教育部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移动窗口法; 特征尺度; 景观异质性; 山地丘陵地区; 河南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典型区域景观异质性过程中,对特征尺度的判断尤为重要。基于3S技术,以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巩义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其景观组分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半变异函数和移动窗口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景观异质性的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选取西北—东南方向和东北—西南方向两条样线,分析研究区不同干扰背景下景观异质性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巩义地区总体上以旱地、建设用地、水浇地、草地和有林地景观类型为主,其中旱地所占比例最大(30.9%),沟渠所占比例最小(0.1%);根据特征尺度分析确定研究区巩义市景观异质性的合适尺度为1000 m;在特征尺度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化以河谷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巩义东部偏南区域最高,以人为干扰较少的南部低山有林地区最低,景观多样性分布特征则呈现4个聚集中心,分别为北部河谷平原农业区、城市建成区、南部低山区和东南丘陵区;不同干扰背景下,巩义地区景观异质性根据城市化程度呈现以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特征,同时受海拔高度因素影响较大,即在海拔200 m以下区域景观受人为干扰强烈,海拔200—500 m丘陵区域受海拔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共同作用,海拔500 m以上区域海拔因子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及同类地区景观异质性的研究尺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414 / 34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森林景观恢复研究——以巩义市为例 [J].
陈杰 ;
梁国付 ;
丁圣彦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773-3781
[2]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南京钟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 [J].
薛冬冬 ;
佘光辉 ;
温小荣 ;
孙浩晗 ;
李勤文 ;
周易春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2 (01) :30-35+111
[3]   区域景观破碎化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研究——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例 [J].
高江波 ;
蔡运龙 .
地理科学, 2010, 30 (05) :742-747
[4]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中国东北地区景观格局 [J].
刘昕 ;
国庆喜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06) :1415-1422
[5]   基于NDVI的社会-生态系统多尺度干扰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J].
王俊 ;
孙晶 ;
杨新军 ;
刘文兆 ;
N Zacarrelli ;
张向龙 ;
汪兴玉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622-1628
[6]   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分析方法 [J].
蔡博峰 ;
于嵘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79-2287
[7]   黄河流域青海片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隋欣 ;
童飞 ;
姚长青 ;
杨志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2) :123-127+159
[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人地系统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3个不同类型村为例 [J].
乔家君 ;
李小建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2) :91-94
[9]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J].
叶延琼 ;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112-115
[10]   济南市城市绿地时空梯度分析 [J].
尹海伟 ;
孔繁花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