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脑星形细胞水肿的CT灌注成像及其病理学研究

被引:5
作者
梁晨阳
高培毅
袁芳
徐立新
胡凌
机构
[1]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中心
[2]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
[3] 现在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工作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注,局部脑缺血; 星形细胞; 水肿; 动物实验替代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 评价星形细胞水肿对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体重在 2 80g至36 0 g之间的雄性Wistar大鼠 16只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将反式 1 氨基环戊基 1,3 二羧酸(tACPD)溶液或生理盐水 (NS)通过微量注射器注入右侧尾状核。脑水含量通过干湿称重法测定 ;动态CT灌注成像通过微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软件完成 ;Evan蓝是否外渗入脑作为检测血脑屏障(BBB)和内皮细胞受损的指示剂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光学显微镜和超微电子显微镜 ,均在尾状核注射操作完成后 6h进行。结果 注射tACPD 6h后的脑组织水含量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对侧尾状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值分别为 11 2 15和 10 4 37,P值均 <0 0 5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显示星形细胞水肿状况及其与微循环的关系 ,组间差异亦存在显著性。Evan蓝外渗试验未见脑组织蓝染 ,提示tACPD的注入并未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CT灌注成像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和最大峰值时间 (TTP)测值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值分别为15 6 90、- 7 916和 - 5 2 34,P值均 <0 0 5 ) ,rCBV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 815 ,P >0 0 5 )。结论 星形细胞水肿可以诱发或加重局部脑血流量的减低。有效缓解初期星形细胞水肿 ,可以为脑缺血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微循环障碍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J].
高培毅 ;
梁晨阳 ;
林燕 ;
袁芳 ;
胡凌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08) :29-34
[2]   兔脑缺血区扩散、灌注成像及细胞内钙的对照研究 [J].
张芳 ;
谢敬霞 ;
韩鸿宾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08) :40-45
[3]   微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以及定量测量 [J].
高培毅 ;
林燕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01) :7-10
[4]   兔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局灶性脑缺血区超早期水分子扩散异常的病理基础研究 [J].
韩鸿宾 ;
谢敬霞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10) :6-12
[5]  
Sequential analysis of subacute and chronic neuronal, astrocytic and microglial alterations after transient global ischemia in rats[J] . Baowan Lin,M. D. Ginsberg,Raul Busto,W. Dalton Dietrich.Acta Neuropathologica . 199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