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分的筛选V.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外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
郑家润,冯堃林,顾克显,徐兰芳,唐美玉,余艳华,高纪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皮肤病研究所
郑家润,冯堃林,顾克显,徐兰芳,唐美玉,余艳华,高纪伟
机构
: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皮肤病研究所
来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1994年
/ 01期
关键词
:
雷公藤,环氧二萜内酯,淋巴细胞增殖,免疫抑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以有丝分裂原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为模型,检测从雷公藤中分离的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外对T、B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效价。实验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T4、T7、T8、T9、T10、L2)和TⅡ组份均显著抑制ConA或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这些化合物对两者的抑制效价在10-5~10-9μg/ml间,TⅡ组份则分别为3.5及4.2μg/ml。其IC50值由小至大依次是T10、T4、T8、L2、T7、T9和TⅡ,在剂量─效应坐标图上LPS诱导曲线在ConA诱导曲线的右侧,两曲线基本平行,IC50大小次序一致,结果非常接近。另一个化合物T11在浓度达50μg/ml时对两者均无抑制作用,体外定性结果与体内完全一致。提示雷公藤免疫活性化合物在体外对T、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明确的、直接的和无选择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份的筛选——Ⅲ.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内抗炎免疫活性的比较[J]. 郑家润,顾克显,徐兰芳,高纪伟,余艳华,唐美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1(06)
[2]
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Ⅲ.对正常人及RA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抑制作用
[J].
叶文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北京
叶文浩
;
陶学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北京
陶学濂
;
张乃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北京
张乃峥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0,
(03)
:217
-222
[3]
雷公藤红素对某些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张罗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罗修
;
顾克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顾克显
;
曹致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曹致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德济
;
张纬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纬江
.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6,
(05)
:277
-279
←
1
→
共 3 条
[1]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份的筛选——Ⅲ.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内抗炎免疫活性的比较[J]. 郑家润,顾克显,徐兰芳,高纪伟,余艳华,唐美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1(06)
[2]
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Ⅲ.对正常人及RA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抑制作用
[J].
叶文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北京
叶文浩
;
陶学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北京
陶学濂
;
张乃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北京
张乃峥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0,
(03)
:217
-222
[3]
雷公藤红素对某些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张罗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罗修
;
顾克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顾克显
;
曹致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曹致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德济
;
张纬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纬江
.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6,
(05)
:277
-27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