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与次表层海温异常

被引:9
作者
吴海燕 [1 ]
李崇银 [2 ,3 ]
机构
[1] 解放军部队
[2]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实验室
关键词
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 次表层海温异常; 合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11 [温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1958—2001年的SODA海温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得到了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态,该模态在海表及次表层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表明,在赤道西印度洋、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偏高(低)时,赤道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的海温偏低(高)。该综合模态既有年际变化特征,还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以负指数为主转变为以正指数为主。对1958—2001年强正、负指数事件合成分析结果得知,综合模也存在着显著的年变化特征,在2—4月份偏弱,最强出现在10月份。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与赤道东太平洋次表层、赤道东印度洋次表层与西印度洋次表层有一种反位相的变化。次表层海温异常在东太平洋、西印度洋分别沿着南北纬10°左右向西太平洋、东印度洋传播并向赤道扩展,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则分别沿赤道向东太平洋、西印度洋传播汇聚。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模态 [J].
武术 ;
刘秦玉 ;
胡瑞金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65-371
[2]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及其影响 [J].
杨辉 ;
贾小龙 ;
李崇银 .
科学通报, 2006, (17) :2085-2090
[3]   热带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海面风与海面温度年际变化整体耦合的主模态 [J].
武术 ;
刘秦玉 ;
胡瑞金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521-526
[4]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对南亚高压的影响 [J].
杨辉 ;
李崇银 .
大气科学, 2005, (01) :99-110
[5]   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及其指数定义的初步研究 [J].
琚建华 ;
陈琳玲 ;
李崇银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6) :617-624
[6]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 [J].
肖子牛 ;
晏红明 ;
李崇银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35-344
[7]   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对ENSO发展的影响 [J].
巢清尘 ;
巢纪平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12) :63-70
[8]   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和太平洋海温异常 [J].
李崇银 ;
穆明权 ;
潘静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20) :1747-1751
[9]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47-460
[10]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CGCM模拟结果 [J].
周广庆 ;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4) :34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