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患者阴道微生态及IL-2、IL-6、TNF-a变化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廖乐君 [1 ]
陈敦金 [2 ]
徐燕 [1 ]
郭仲辉 [1 ]
林晓晖 [1 ]
李敏 [2 ]
梁伟华 [1 ]
马海燕 [1 ]
机构
[1]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
[2]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
关键词
胎膜早破; 阴道微生态; 免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4.433 [];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阴道微生态及黏膜免疫状况的改变。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正常妇女46例,正常孕妇23例,胎膜早破31例,对其阴道分泌物细菌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胞因子IL-2浓度、IL-6浓度、TNF-α浓度的测定。结果胎膜早破组细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乳酸杆菌(15例,占48.39%)、大肠埃希氏菌(13例,占41.94%)、表皮葡萄球菌(8例,占25.81%)、溶血葡萄球菌(7例,占22.58%)、粪链球菌(4例,占12.90%)、阴沟肠杆菌(4例,占12.9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4例,占12.90%)。胎膜早破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较正常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明显降低,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增高;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水平胎膜早破妇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组菌群分布与正常妇女、正常妊娠妇女组均不同,阴道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推测菌群失调和免疫微环境改变可能为胎膜早破发生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36 / 1237+1241 +124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胎膜早破病因的研究进展 [J].
刘媛媛 ;
单瑞芹 .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13) :1888-1889
[2]   未足月胎膜早破病因学研究进展 [J].
李庆姝 ;
漆洪波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 (02) :153-155
[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母胎耐受的研究进展 [J].
王军朋 ;
太平 ;
夏国良 ;
王宾 .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8, (01) :93-96
[4]   乳酸杆菌对大肠埃希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J].
徐灵龙 ;
王知非 ;
崔琳 ;
王学东 .
电子显微学报, 2005, (04) :401-401
[5]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金属蛋白酶9和白细胞介素6在预测绒毛羊膜炎中的作用 [J].
姚燕 ;
周昌菊 ;
王月容 ;
吴文贵 ;
邓小文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02) :187-189
[6]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 the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nd preterm labor pathways [J].
Fortunato, SJ ;
Menon, R ;
Lombardi, SJ .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2, 187 (05) :1159-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