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栖息地恢复对群落不同种群演化影响的模拟

被引:4
作者
谢正磊
林振山
齐相贞
管卫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
关键词
栖息地恢复; 群落; 演化机制;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5 [生物群落学与种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建立基于栖息地恢复的多种群演化动力学模式,模拟了不同群落结构的不同物种种群的演化特点。模拟结果发现了两类灭绝机制,揭示了(1)小规模栖息地的恢复对群落中的弱小物种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不会给弱小物种种群带来灭绝风险。大幅度的栖息地增加几乎使所有的物种种群都在最初数百年中内都有出现一定的增加,特别是竞争能力最强的物种,其幅度的增加最为显著,但次最强的物种种群可能会在千年左右灭绝。群落内幸存的种群将经历3个阶段迅速壮大(增加)阶段震荡阶段稳定阶段;(2)存在着协同现象,栖息地减少所导致种群的协同演化规律与栖息地恢复所导致的种群的演化规律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毁坏是一种破坏,大规模的栖息地的恢复对已适应于破坏后新环境的某些物种也可能是一种威胁,这类似于生态入侵的初始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397 / 14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国际数学生态学研究进展——Alcal第2届国际数学生态学大会介绍 [J].
张庆国 .
生态学报, 2004, (02) :393-394
[2]   集合种群强物种种群的演化特性 [J].
林振山 ;
Larry Li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31-1736
[3]   生境变化对集合种群系统生态效应的影响 [J].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3, (03) :480-485
[4]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J].
张文辉 ;
祖元刚 ;
刘国彬 .
生态学报, 2002, (09) :1512-1520
[5]   栖息地毁坏与动物物种灭绝关系的模拟研究 [J].
林振山 ;
汪曙光 .
生态学报, 2002, (04) :535-540
[6]   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翅果油树濒危原因分析 [J].
上官铁梁 ;
张峰 .
生态学报, 2001, (03) :502-505
[7]   杭州石荠苎(Mosla hangchowensis)种群密度制约实验的统计分析 [J].
陆大根 ;
葛滢 ;
常杰 ;
黄承才 .
生物多样性, 1999, (02) :47-51
[8]   青岛耐冬山茶的多样性(Ⅱ) [J].
李力 ;
王仁卿 ;
王中仁 ;
王少萍 ;
李书 ;
韦华 .
生物多样性, 1996, (01) :3-8
[9]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傅伯杰等编著, 2001
[10]  
动物生态学原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孙儒泳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