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及评价
被引:14
作者:
周秉荣
[1
,2
]
胡爱军
[1
]
陈国茜
[1
]
张海静
[3
]
何永清
[3
]
张成祥
[3
]
机构:
[1]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农牧业气候资源;
区划;
评价;
青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间推算模式,得到青海省500m×500m网格化气候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结果;结合青海省第二次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建立了≥0℃年积温、年降水、7月平均气温三级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以≥0℃年积温500℃、1500℃、2000℃、3000℃作为寒冷、寒温、冷温、凉温、暖温一级气候区的阈值;年降水50mm、200mm、400mm、600mm为极干、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二级气候区的阈值;7月平均气温6.0℃、11.5℃、13.5℃、18.0℃为种植青饲料、青稞或小油菜、春小麦、冬小麦三级气候区的阈值。按照上述指标,将青海省划分为39类气候区。对其中12类气候区的降水、气温及气象灾害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区适宜种植作物以及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8
页数:8
相关论文